壹流品德、壹流品质、壹流品位、壹流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壹品学院 >> 公司商事

常法顾问服务中所遇问题的探讨(九) ——关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认定问题

2025-06-26 刘磊律师 29


 

在为客户提供常年法律顾问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已经遇到多次关于某一自然人是否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以及其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效力问题咨询。

例如:近期就有某金融机构顾问单位咨询:某客户于2025年5月9日在医院住院治疗,确诊脑梗死后遗症。经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上门核实,该客户反应迟缓,不回应其外甥和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任何问题,生活需要他人照顾。那么对于某客户的民事行为能力认定问题就成为了摆在金融机构面前的第一个法律问题。

又如:某金融机构顾问单位的客户已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残疾人证,但该申请尚未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批,也未向其发放《残疾人证》。那么,政府相关部门或者《残疾人证》能否认定该客户的民事行为能力呢?

带着上述问题,下面就让我们了解并探讨一下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认定问题是如何规定的。

一、定义解析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民法典》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之规定,包括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民法典》第十九条、第二十二条之规定,包括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除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外,以上两类人群均需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二、认定机关

我国以年龄主义+有条件的个案审查的方式确定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即除需要达到法定年龄之外,还必须综合考量智力、精神等状况。

根据《民法典》第二十四条规定,对于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并需要由法院作出判决。也就是说,人民法院是唯一有权认定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机关。

之所以我国法律如此规定,主要原因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对成年人的权益影响重大。将成年人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既是对辨认识别能力不足的成年人的保护,也是对这些成年人自由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限制,因此必须通过法定程序进行。此外,这些成年人辨认识别能力缺失的程度也有所不同,一般人难以认定,故宜由法院综合各方面情况作出判断。

三、申请认定的对象与主体

1.申请对象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以自然人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和认知能力即意思能力为依据。只有有意思能力的人才有行为能力。因此,各国均通常以年龄作为主要标准进行类型化区分,即一般而言,达到成年所要求的年龄标准即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故仅就年龄而言,在我国,八周岁和十八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为十六周岁)为两道划分标准,而年龄属于客观标准,不需要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因此,仅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属于被申请认定的对象。我国《民法通则》曾将这类人群简单定义为精神病人,但这一定义无法涵盖处于植物人状态的自然人、因年老或患病而丧失或部分丧失辨认自己行为能力等成年人,故《民法典》将其修改为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修改后,该规定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精神病人,智力障碍者,因疾病、年老等丧失或者部分丧失辨认自己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等。

2.申请主体

《民法典》第二十四条对于申请认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主体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被申请人的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而所谓有关组织包括: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的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是指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或登记备案的组织,老年人自行组织的老年合唱团、老年舞蹈队等都不属于这一范围。

四、申请的程序

1.受理立案。

有权申请认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主体依法向被申请人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后,人民法院会按照《民事诉讼法》中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予以立案,实行一审终审。无特殊情况的,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或者公告期满后三十日内审结。

2.确定代理人。

人民法院会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五十条的规定,为被申请人确定代理人。具体为:被申请人有近亲属的,由近亲属为代理人。近亲属互相推诿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为代理人。被申请人健康情况许可的,还应当询问本人意见。被申请人没有近亲属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其他亲属为代理人;没有亲属的,可以指定经被申请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且愿意担任代理人的关系密切的朋友为代理人。没有上述代理人的,由被申请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担任代理人。代理人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同一顺序中的两人。

3.审理与鉴定。

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主要采用书面审查的方式审理此类案件。法官会仔细审查申请人提交的申请书、证据材料以及必要的证明文件。必要时会对被请求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进行鉴定。申请人已提供鉴定意见的,法官会对鉴定意见进行审查。

4.判决。

人民法院经审理认定申请有事实根据的,判决该公民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认定申请没有事实根据的,应当判决予以驳回。

可以说,只有依法取得了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才可以认定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5.指定监护人。

人民法院在作出认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判决时,通常会同时指定监护人。

五、申请恢复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

当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智力、精神健康恢复或部分恢复后,其本人、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该成年人恢复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人民法院法院将根据申请进行审查,并作出相应判决。

 

结语

依法合规处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认定问题,对于保护个人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法人单位也很重要,严格把控使得民事法律行为合法有效,方可杜绝一些民事法律行为被确认无效的可能。如果您在经营过程中遇到此类法律问题,欢迎随时向我们咨询。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助力您的企业依法依规经营,稳健前行。